十娘客厅 | 美国超三分之一人口痴肥,是因为吃得太多吗?
你做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
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
请把我转给更多人看到
文字|吴捷
编辑|渡十娘
作者简介:吴捷,美国文科叫兽,豹隐于市。
先来个脑筋急转弯:“8”胖了以后,会变成什么?
居家避疫期间,社交媒体上总看到朋友或陌生人在喊:哎呀胖了胖了,看看这腿!这腰!这小肚子!减肥几个月,前功尽弃!先是中国,然后是美国,给人一种错觉:
好像两国人民,凡是幸免于难的,都难免于胖了。
据说最健康的减肥方式是“管住嘴,迈开腿”,那么“管不住嘴、迈不开腿”就是变胖的重要原因。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痴肥(obese, 身体质量指数即BMI 在30以上) ,想来是吃得多又不爱动?
其实不然。在吃这一方面,据我十几年的观察,很多美国人平时吃得并不多,至少每一餐的量并不大。
曾经在一位美国朋友家中借住两天,她和她先生热情接待。唯一遗憾的是吃不饱。早餐无非面包果汁,午餐一碗稀薄的豆子汤和五六根手指长的生芹菜杆,晚餐是一小把蔬菜和一块巴掌大的芝士菠菜鸡蛋饼。夫妇两人每餐还将剩余菜肴都让给我,我也就不好意思再要。半夜饿得实在睡不着,爬起来吃自己带来的饼干。
用俗话说:姐吃的不是饼干,是委屈。
我在大学的同事们,午餐经常只吃一盒酸奶加一个苹果,或一个小小的三明治,或一小杯浓汤。在深信“午饭要吃饱”的中国人看来,那些不过是蜻蜓点水,是零食、点心,怎能算得上是一餐“饭”呢?
而且好像历史上亦然。
梁实秋说自己1920年代初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留学,和闻一多寄宿在美国人家里。他们“习惯了大碗饭、大碗面的中国胃”,总是只能吃个半饱。
台湾大学教授颜元叔1950年代末留学美国,后来写文章《美国之吃》吐槽“鸟食主义”的美国人,说他们一日三餐加起来,也不过台湾的一顿较大的早餐,有些大学生午饭只是一块花生巧克力糖。他的结论是美国人的食物营养高。
其实,不是营养高,而是热量高,当然还有其它原因。
比如,美国人午餐简单,因为他们认为午餐只是工作间隙果腹而已,没有“要吃饱”的观念,只要把饿劲儿抵消就可以了。不过,午餐只吃一个小三明治的人,晚餐可能会大吃特吃比萨饼、炸鸡那样高热量的食物找补回来,只是我没有看到而已。
又比如,同美国人吃自助餐,总觉得他们天真烂漫:入座后先拿一个面包,一坨土豆泥,叫一杯冰茶,风卷残云,随即揉揉肚子,一副不胜其饱状。
在中国人看来,美国人如此不知高低,真令人扼腕叹息。不少中国人吃自助餐除了“扶着墙进、扶着墙出”的八字真诀外,关键目标在“把钱吃回来”,为此要瞄准山珍海味冲锋陷阵。
美国长年民丰物阜,大饥荒的苦难却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,一旦到“任君取用”的场合,表现当然不同。这是生存资源的多少使然。
说来,在美国,痴肥比较多见于贫穷而受教育较少的人群。因为买不起相对较贵的蔬菜水果,成天吃罐头、白面包、糖果之类来补充能量,摄取“便宜卡路里”。又因为没文化,也就不太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,大人不但自己乱吃,还同样喂养自己的孩子,所以很多出身社会下层的青少年,年纪轻轻就胖成气球,走路都吃力。
我教过几个学生,都不过二十岁上下,肚子上的肉太多,塞不进裤腰里,只能垂在外面。上面罩上XXXXXL号的衬衫,能差强遮掩过去,但稍微举手投足,那一刀肥肉就白晃晃亮出来。每当此时,我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。
汽水、甜点和零食,太多美国人无法抵御这些催肥剂的诱惑。我有几个朋友,每天至少要喝一罐碳酸饮料,都是满腹横肉。餐后甜食则更有杀伤力。用餐结束,连呼“肚子胀死了”的人,看到最后送上的饼干蛋糕都会忍不住抖擞精神,再去甩开腮帮子大战一回合。美国甜点普遍甜得过分,所用黄油、芝士也含有大量油脂。本来嗜甜的我,来美国以后反而自然而然戒了甜,因为实在无法忍受。至于零食,美国人爱吃的甜饼干、薯条之类,都是高糖或高脂肪食物,无法同中国人的瓜子、话梅媲美。
所以我平时见到的美国人三餐“浅尝辄止”与满街大胖子蹒跚横行大概并不矛盾。他们似乎没有三餐要“吃饱”、“吃好”的中国式观念,对“饱餐一顿”也没有太大欲望,因为食物随时随地都有。然而,正餐太简单,就要时不常地从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零食、甜点上找补回来,又经常以车代步,当然越来越肥,从“8”胖成“0”。
锁定渡十娘,回复“好莱坞”获得最新视频
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
转发也是一种肯定
清单内容来自 I 吴捷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
生活中
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
渡·十·娘
DES
IGN
发现 I 家庭 I 乐趣
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?
喜欢?粉她!
有话想说:
海外:dushiniang999@gmail.com
国内:dushiniang999@126.com